羊城晚报讯 记者符畅,通讯员莫冠婷、何燕报道:7日,民政部在广东省云浮市召开部分省份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社会化改革座谈会,民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宫蒲光出席。记者从会上获悉,广东省正推进特困供养机构公建民营改革,并参照云浮经验,全面推广以县(市、区)为单位的区域统筹打包改革模式。力争到2018年底,引进社会资本12.5亿元,改造床位逾2.5万张,全省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30%。
据了解,截至2016年底,全省有近192万失能、半失能老人,其中包括4万名特困老人,而农村特困供养机构现有1252所、床位8万张。床位数量足够,但大多数农村特困供养机构基础设施落后、运营经费缺乏、管理服务低下,导致养老床位资源闲置率高。据统计,全省公办特困供养机构拥有近6万张空余床位。
为此,广东省去年出台了省级特困供养机构公建民营社会化改革实施方案,并选取了51个“公建民营”试点,旨在通过引进社会资本和先进的管理服务经验,提高护理床位供给的规模和质量。至今共引入社会资本近2亿元,对42个特困供养机构、3985张床位进行了升级改造。
云浮市云安区、郁南县作为全省第一批“公建民营”改革试点单位,创新性地采用了以县(市、区)为单位统筹打包的方式。目前,云安区、郁南县共引进社会资本1.09亿元,对首批23个特困养老机构的2180张床位进行了适老化改造。云浮计划通过五年升级改造,整县打包的特困供养机构全部达到省二级以上养老机构服务标准。
参照云浮试点经验,今年5月,广东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落实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公建民营社会化改革的通知》,全面推广县级区域统筹打包改革模式,利用每张床位1万元的政府资金撬动5万元社会资金投入,统筹推进全省特困供养机构管理体制改革,至今已有17个县(市、区)纳入了第二批改革试点范围。
按通知要求,到2018年,全省特困供养机构改造床位达到2.5万张以上,各县(市、区)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30%。到2020年,全省特困供养机构改造床位达到5万张以上,政府运营的养老床位数占当地养老床位总数的比例不超过50%,各县(市、区)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60%。
(《广东“公建民营”助推特困人员供养》由金羊网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版权联系电话:020-87133589,87133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