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老龄协会政策研究部、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龄智库专家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邀请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对《意见》进行深入解读研讨。
全国老龄办党组成员、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吴玉韶作了“推动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发言。他指出,这是中央第一次对老年教育工作做出全面部署,是推动新时代老年教育快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他强调,推动老年教育快速发展意义重大,既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应有之义,又是践行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的重要举措。未来发展老年教育既要扩大增量,也要提高质量,要多渠道、多形式办学,同时要推动老年教育内容的创新改革,增加积极老龄观、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容。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会长刘维林认为,《意见》具有三个鲜明的特色,一是站位高远,系统谋划,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二是从实际出发,发挥独特优势,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三是内容具体,切实可行,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将按照《意见》的要求,加强老龄问题研究,发挥好老龄智库的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一级荣誉教授邬沧萍在发言中指出,当前我国2.64亿老年人口是前奏曲,老年人口今后将以每年1000多万的数量增加,特别是随着60年代出生的人口进入老年期,我国将进入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期,《意见》的出台是对加速老龄化的积极回应,有底气、接地气,具有中国特色、时代意义和国际视野。
北京大学APEC健康科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全球健康与发展研究院双聘教授郑晓瑛作了“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精神的体会”的发言。她表示,《意见》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服务于新时代我国人口老龄化新形势。她从健康老龄化角度对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着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等内容进行了全面解读。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作了“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发言。他指出,在共同富裕目标下,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要关注特殊群体,要把政策目标从兜底线、保基本向“共富”转型升级,要兼顾不同群体的高品质生活追求和利益诉求。他强调,要从提质、创新、多元、协调四个维度循序渐进地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养老与保障研究室主任林宝作了“以老年人为中心,画好养老服务同心圆”的发言。他认为,应该建立以老年人为圆心,由家庭成员、社区、养老机构层层同心圆构成的养老服务体系,通过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供应来保障老年人的选择自由。他指出,《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方向,明晰了养老服务多元主体的职责,统筹考虑了养老服务供需两侧的问题,明确了养老服务的具体任务,对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意义重大。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教授陈功作了“老龄治理--新时代、新要求、新方向”的发言。他认为,《意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从大变局和新格局的视野来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以系统观念来推进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意见》体现了以现代化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时代特色,提出了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道路的新要求,蕴含着推动老龄社会综合治理的新方向。他强调,“时间银行”是新发展阶段社会治理的创新抓手,能够助力构建老龄社会治理新格局。
中国老龄协会政策研究部主任李志宏作了“老龄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中国方案”的发言。他指出,要构建党集中统一领导下的多元主体参与的“共治”格局;治理理念要“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双理念并行;治理重心要下移到基层和社区;治理资源要由“条条主导、纵向管理、分散供给”转变为“横向链接、域内统筹、综合供给”;治理任务要做到远近结合、人口老龄化问题与老年人问题相结合;治理梯次上既强调共同应对,更注重风险的梯次应对,化整为零;要充分发挥中国独特的制度优势、文化传统优势和后发优势。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姚远主持了会议。中国老龄协会政策研究部主任李志宏作了会议总结,认为此次研讨会召开的很及时,层次高、观点新、建议实、专业性强,对深入领会、准确把握、全面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来自老龄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了会议,共计4.5万人次观看了直播。